清华的大学研修班、清华大学总裁班

当前位置:首页>> 清华资讯>>清华祁海和颉伟教授入选2017年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学者项目

清华祁海和颉伟教授入选2017年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学者项目

【时间】2017/5/11 9:50:52【来源】清华新闻网【浏览量】

清大新闻网5月10日电 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5月9日,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The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HHMI)公布了其“国际学者项目”(International Research Scholar)入选者名单。清大医学院祁海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颉伟教授位列其中。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非盈利性私立医学研究基金会,由美国已故著名商人、慈善家霍华德休斯(电影《飞行者》主人公的原型)于1953年捐资成立,旨在通过促进医学基础研究与医学教育造福人类健康。在美国,该研究所遵循“支持研究者,而非研究项目”的宗旨,在基础医学各相关领域资助学术思想的引领者和科学前沿的开拓者,支持他们出于好奇和直觉的自由探索、对科学难题的持久攻关。曾经或正在得到该研究所项目支持的包括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80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国际学者项目”是其为七国集团(G7)以外地区的年轻科学家所设立的竞争性资助项目。在此次公开选拔中,该研究所联合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The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惠康基金会(The Wellcome Trust)和古本根基金会(The Calouste Gulbenkian Foundation)共出资2670万美金,从全球1400多位竞争者中通过函评和面试最终筛选出41位青年科学家,为其每人在未来5年提供65万美金科研基金。
对于获得这项荣誉,祁海和颉伟教授均表示是对其个人和团队工作极大的肯定和鼓励。颉伟说:“我们团队从兴趣出发一直努力尝试去解决一些困难却重要的问题。每次跨越困境后,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发现未知世界的快乐是科学研究最好的回报。”祁海表示,不跟风热门话题、不寻找所谓成功“捷径”,在自己直觉指引的方向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踏实积累深入挖掘,才是开辟前沿的“正道”。
祁海,1996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韦顿医学院获得病理学博士学位。2003至2009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受聘于清大医学院,2011年入选清大-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祁海研究抗体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希望通过深入理解机体受到病原侵袭后如何产生和保持免疫记忆,从而改善抗感染疫苗和控制自免疫病的方法。抗体免疫应答涉及被称为T细胞和B细胞的两类免疫细胞之间的协同作用。祁海及其团队通过在动物体内免疫应答发生的不同阶段直接观察这一过程,在分子水平揭示了控制这两类细胞协同作用的数个重要机制。基于这些工作,过去无法人为操纵的抗体亲合力成熟过程有了通过疫苗进行优化的可能。祁海教授的工作成果,曾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自然》(Nature)发表4篇论文、在《科学》(Science)发表2篇论文。祁海教授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得“Scopus未来科学之星”金奖(2009)、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称号(2010)、第八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2015)、第十一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青年奖”(2016),以及第十七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016)。
颉伟,2003年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统计学硕士双学位。2009至201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受聘于清大生命科学学院,同时入选清大-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颉伟研究早期胚胎发育中染色质的重编程及表观遗传信息的传递、建立和调控,希望阐明在生命起始时期,精子和卵子是如何通过受精并进一步发育成为全能性胚胎、及在此过程中父母与子代的信息传递关系,这是个体发育和细胞分化生物学里最基本、最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2016年6月,颉伟实验室在《自然》期刊以长文形式首次报道了哺乳动物早期胚胎染色质在分子水平的重编程模式。另外,颉伟和医学院那洁课题组合作,通过开发高灵敏检测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组蛋白修饰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重编程规律,第一次回答了“组蛋白修饰能否传递到下一代”这个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这一成果2016年9月发表于《自然》和《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2016年12月,颉伟实验室再次在《分子细胞》期刊发表论文,报道基因印记(一种特殊的亲代表观遗传记忆)是如何通过一种调节因子的蛋白亚型转化所调控的。这些研究成果首次在DNA水平揭示了受精后染色质剧烈的重编程过程,开创和建立了研究早期胚胎发育中染色质调控的一系列重要体系和方法,为更好地研究和理解生命如何起始铺平了道路。
迄今,颉伟已发表高水平论文30篇,包括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学》《细胞》(Cell)发表的多篇论文。因其杰出的学术成就,颉伟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2013),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4),并获评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2014)。
供稿:医学院 编辑:徐静 襄桦 华山
题图设计:思维

上一篇:法学院召开座谈会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下一篇:清华召开工程人才教育与工科发展研讨会

清华大学总裁班

清华总裁班培训热线:400-061-6586